欢迎来到有课教育!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报 考
辅导课程 |热点资讯 |报考公告
公考资讯 |考试政策 |其他考试
报 考
每月时政 |申论辅导 |常识辅导 |历年考试|报考专题
每日练习 |行测辅导 |面试辅导 |笔试专题|面试专题
其他
招考
事业单位 |教师招聘 |村官
地方招警 |三支一扶
报 考
题库
下载
各地: 推荐| 太原| 阳泉| 忻州| 大同| 长治| 朔州| 晋城| 临汾| 晋中| 吕梁| 运城| 全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辅导 > 文史常识
2021省考--文学常识(类比推理常见)
2021-03-10    来源:有课教育

更多2021山西省考公告,请关注有课教育|山西公考资讯网,下载APP:上岸神器,助你上岸更快一步!

文学常识 ★★★★

(一)古代名家

1、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在文学常识中也介绍过)。

2、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3、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4、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5、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6、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8、三苏:北宋文学家苏洵和其儿子苏轼、苏辙的合称。父子三人以文著名于世,人称“三苏”。

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家的合称。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二)文化作品、典籍

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2、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3、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5、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在文学常识中也介绍过)。

(三)中国名人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现存《论语》20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2、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作品有《左传》《国语》。《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3、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4、墨子名翟,春秋时鲁国人。墨家学说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现存《墨子》53篇。

5、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及言行的书。孟子的思想主要是仁政、民贵、君轻。

6、庄周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代表作是《逍遥游》。

7、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三人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作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8、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

9、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人。被道家称为前辈,主张虚静无为,著有《列子》。

10、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等。

1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著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13、班固字孟坚,扶风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写作《汉书》,开创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著名。

14、《孔雀东南飞》见于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15、曹操字孟德。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追尊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

16、曹丕字子恒,曹操之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是《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17、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三国文学家。代表作是《白马篇》。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

18、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19、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20、王羲之字逸少,因作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有“书圣”之称。散文有《兰亭集序》。

21、陶潜,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写作大量田园诗,著有《靖节先生集》。

22、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名文《滕王阁序》。

23、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所作《回乡偶书》,为传世名作。

24、王之涣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雀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25、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过故人庄》等。

26、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代表作有《芙蓉楼送辛渐》《出塞》等。

27、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等。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8、魏征字玄成,著有《魏郑公文集》,作品有《谏太宗十思疏》等。

2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30、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世称杜少陵。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代表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甫有 “诗圣”之称。

31、崔灏,唐代诗人,代表作有《黄鹤楼》等。

32、韩愈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尚书,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3、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代表作有论说文《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童区寄传》,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等。

3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5、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哲学家、诗人,著有《刘禹锡集》,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等。

36、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有《赤壁》《过华清宫绝句》《阿房宫赋》等。

3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代表作有《无题》《夜雨寄北》等。

38、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39、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写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体裁,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40、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祐集》,《六国论》选自《嘉祐集·权书》。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4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他的词作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代表作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秦少游、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42、苏辙字子由,北宋散文家。曾官中奉大夫护军栾城县,故文集名《栾城集》。代表作有《黄州快哉亭记》等。

43、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官至宰相,追封温国公,谥文正,北宋史学家、文学家。主编《资治通鉴》,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44、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谥号文,江西临川人,于是,也称王荆公、王文公、王半山。著有《王文公文集》。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45、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 之一。著有《淮海集》。

46、沈括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著有《梦溪笔谈》,是一部用笔记的形式写成的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47、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诗人,宋代婉约派中成就最高者。著有《漱玉词》。

4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九千多首。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49、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与苏轼合称“苏辛”,两人都是豪放派诗人。

50、文天祥字宋瑞,又名履善,号文山,南宋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文集》,另有作品《正气歌》,皆为后人传诵。

51、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家。所作杂剧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最为著名。

52、王实甫大都人,元代杂剧家,代表作为《西厢记》。

53、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54、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代表作为《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55、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著有《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四大名著之一。

56、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末散文家。著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记》即选自其中。

57、张溥字天如,明代文学家,著有《七录斋集》,代表作有《五人墓碑记》。

58、汤显祖明代戏曲家,代表作为《牡丹亭》。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59、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选自《醒世恒言》。

60、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

61、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年辞官南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62、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63、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创作,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共120回。《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四大名著之一。

64、李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清末小说家,著有《官场现形记》,为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65、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著有《饮冰室合集》,《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即选自该书。

66、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三部,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即《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即《野草》;杂文集16部,如《热风》《坟》《华盖集》等;诗歌若干,还翻译了大量外国作品。课本中收选的《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药》《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白话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

67、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者。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石。戏剧代表作为历史剧《屈原》。

68、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倪焕之》,另有短篇小说名作《夜》《多收了三五斗》。

69、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另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腐蚀》,《林家铺子》,以及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散文名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70、徐志摩现代诗人。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诗作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

71、郁达夫现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散文《故都的秋》等。

72、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学者、爱国的民主战士。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爱设文眼。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73、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著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74、闻一多现代诗人、学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75、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76、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同时致力于园艺和盆景的研究。

77、巴金原名李芾甘。现代作家。著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另有散文《灯》《日出》《随想录》等。1982年,《家》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四)成语及出处

1、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4、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5、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图穷匕见: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破釜沉舟 :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8、请君入瓮:瓮是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9、江郎才尽: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出处〗《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10、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1、煮豆燃萁 :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12、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13、再衰三竭: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成竹在胸: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5、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16、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17、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8、围魏救赵: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这个典故大多人都是知道的,讲的是纵横家之鼻祖王诩的两个弟子孙膑与庞涓之间的一场斗计故事。

19、投鞭断流: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20、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2、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3、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4、暗渡陈仓: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25、拔山扛鼎: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6、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

27、罄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征战连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早在炀帝年间,“罄竹难书”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砍尽竹林制成竹简,也难写完。比喻罪恶太多,无法写完。罄:空,尽。竹:指竹简。书:写。

28、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9、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30、老骥伏枥: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1、口蜜腹剑: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32、鞠躬尽瘁: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33、黄袍加身: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出处〗《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34、孺子可教: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35、金屋藏娇: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

〖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36、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37、洛阳纸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

38、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39、多多益善: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40、焚书坑儒: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41、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出处〗宋·罗泌《路史·前纪》卷四:“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书·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42、梦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43、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4、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5、手不释卷 :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46、一饭千金:比喻受恩厚报。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47、嗟来之食:“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

〖出处〗《礼记·檀弓下》

48、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49、赤膊上阵: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

〖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50、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出处〗魏将张郃攻打蜀国的汉中地区,守将告急。老将黄忠请缨出战,并且让同是老将的严颜当副将。到了关上,两军对峙,张郃便笑黄忠这么老了还出来打。黄忠怒道:“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不老。”

51、旁若无人:旁:旁边;若:好像。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葛洪《抱朴子·行品》:“适情率意,旁若无人。”

52、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出处〗清·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53、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54、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55、鸡犬升天: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剩下的药留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56、投笔从戎: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57、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说明。再三命令和告诫。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58、大义灭亲: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59、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60、偃旗息鼓:偃:仰卧,引申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61、东窗事发—秦桧:原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四·佞幸盘荒》:“桧之欲杀岳飞也,于东窗下与妻王氏谋之”桧曰:“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五)成语相关的人物

成语

人物

成语

人物

成语

人物

东窗事发

秦桧

暗渡陈仓

刘邦

手不释卷

曹操

孺子可教

张良

一饭千金

韩信

嗟来之食

韩信

背水一战

韩信

赤膊上阵

许褚

破釜沉舟

项羽

宝刀未老

廉颇

旁若无人

荆轲

投笔从戎

班超

三令五申

孙武

大义灭亲

石蜡

望梅止渴

曹操

东山再起

谢安

偃旗息鼓

赵云

入木三分

王羲之

闻鸡起舞

祖逖

风声鹤唳

苻坚

力透纸背

颜真卿

泰山北斗

韩愈

暴殄天物

商纣王

成竹在胸

苏轼

狡兔三窟

孟尝君、冯谖

高山流水

钟子期、俞伯牙

司空见惯

李绅、刘禹锡

程门立雪

杨时、游酢

报考专题
笔试专题
面试专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8-2024 山西有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17006529号
地址:太原长风街君威财富中心8层      电话:15735654466
上岸神器APP技术支持